close
中國時報【林欣儀】
為防杜黑心食品戕害國人健康,政府不僅提高刑責,更設立食品雲系統加強管理食安問題,但從塑化劑、黑心油或工業海帶,到今年接連爆發的漂白豆芽菜、芬普尼毒雞蛋與發霉豆棗,顯然無良業者憑恃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心態,遊走法律邊緣,大賺黑心錢的漏網之魚仍多,亟待衛生單位加把勁查緝,洗刷台灣黑心之名。
這次爆發黑心豆棗的元隆農產食品廠,5年前就被彰化縣衛生局檢出苯甲酸超標、去年也被高雄衛生局檢測防腐超標,並轉由台中市衛生局處理,台中市衛生局雖於前年、去年先後開罰,卻未將無照營業的部分轉給經發局處理,任由黑心工廠繼續橫行,受害的還是消費者。
從三聚氰胺、塑化劑到毒澱粉、黑心油,台灣消費者每年都經歷黑心食品襲擊,政府也在事件爆發後一再修改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》,除提高刑責、最高可開罰20億元,也將食品添加物標示、保障人民損害權益等規定入法,更設立食品安全基金,亡羊補牢,盼達到遏阻目的。
但嚴刑真有用嗎?以發霉豆棗為例,沒有登記的地下工廠在台中市西屯區開設10年,堪稱就在「天子腳下」犯罪,卻歷經3屆市長都未被查緝,究竟有多少已被吃下肚?連相關單位也無法精確估算。
為管制食品安全,政府設立食品雲系統,也強制業者加入,並鼓勵民眾檢舉,但明顯可見許多業者對於標示、添加物等問題仍抱持「參考」態度,最終消費者只能自力救濟,配合政府的「窩裡反政策」,全面防堵黑心食品繼續流竄。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9%BB%91%E5%BF%83%E9%A3%9F%E5%93%81%E9%9B%A3%E9%98%B2-%E5%9C%8B%E4%BA%BA%樂澄兒童成長書桌椅成長書桌椅
全站熱搜